第四十五章
關燈
小
中
大
第四十五章
第四十五章
轉眼就到了秋收,家家戶戶忙著收地頭的青稞。
一個普通的傍晚,大家勞累一天回屋起竈的時候,穆家一家老小擡著定禮,在媒人的領路下來袁家下定。
院子裏支起三張方桌,和配套的條凳,男人們坐下院裏裏聊著糧食收成,婦女夫郎們湊進竈房拉著家常,幫幫小忙,院外小孩們跑跑跳跳好不熱鬧。
袁哥兒今日沒去地頭,午後還細致的給自己梳洗了一番,還用上了阿爹早前就給他準備好的香角子。
袁阿爹今日打睜眼起就眉開眼笑,晚日裏的愁苦不見半分,倒是苦壞了袁阿父,他本就寡言,現在在院裏招呼著穆家父子幾人,有點見肘。
對於穆老三這個兒婿,老丈人袁阿父滿意得不行,身量修長,儀表堂堂,一身小麥色的皮膚打眼一看就是個勤快利落的好小夥兒。
原是從未想過高攀,如今卻成了一家人,袁阿父著實替自家哥兒欣喜,再好不過的良人。
熱熱鬧鬧三桌坐滿,袁阿父道一句吃好喝好,大家才拿起筷子。
桌上的酒水備了兩種,穆樂家自釀的馬奶酒,和青稞酒,菜色有葷有素,論家宴來說已很是豐盛。
今日也是官家秋收的第一天。
青稞地裏沈逸官二趙姨娘,官安官禮,都忙得腳不沾地。
阿嫂在家養胎,阿娘在家準備一家吃食,順帶看著曬場裏的糧食別被飛鳥糟蹋。
今年是頭年的新地,肥力到底不夠,產量自然不如別家,但已是小兩口努力得來的最好結果了。
兩畝青稞兩天就能割完,後續需要打谷,曬谷,揚灰,脫粒兒。
青稞收完,接著就是大豆,玉米,這些需要曬幹脫粒的糧食。
整場秋收下來,家裏人人都又黑又瘦,頭頂上的灰塵就沒幹凈過。
很累很累,但沈逸每天都很高興,尤其是所有糧食裝袋的時候,這是他和家人們努力的成果,收獲的喜悅。
青稞裝袋了兩石半,大豆一石,玉米三石,夠家裏幾口人計劃著吃到明年開春。
地裏還有土豆,紅薯,芋頭,重點是今年村裏剛種的棉花狀態都很不錯。
大豆裝袋當天。
沈逸泡了滿滿一桶豆子,隔天起來用小石磨推了兩木盆的豆漿,做水豆腐吃。
配著幹菌子,土豆,燒了一大鍋給家裏人嘗鮮。
小孩子們每人分到一碗豆漿,喝的天天念叨著還要吃。
做豆腐太耗時間和柴禾了,所以沈逸讓孩子們等到收獲棉花的時候,再做一頓來慶祝。
秋收結束到棉花收獲還有一個月的空,白日裏太陽毒辣的沒法頂著日頭出門,都是傍晚間暑氣降下,才去挑水,洗衣,收拾地頭的雜草。
官恒在東家忙活了完秋收,在一天傍晚回到家中。
除了知道了妻子又有了身子,還帶回來方姨娘的消息。
這事兒也沒瞞著官禮。
方姨娘成了東家的姨娘,平日裏應是在後院待著,旁人不得見的。
剛過門沒幾天,那個管事跟方姨娘私通的事兒就敗露了,管事被擼了差事趕走了,方姨娘被亂棍打死,屍,身隨意扔在了大河邊上。
白天手裏有差事,沒法料理,晚上官恒請了村裏鄉親幫忙給方姨娘草草下了葬,東家結了工錢就過去給人把報酬敬上。
趙姨娘聽聞此事最是心驚,畢竟她也是動過跑路的心思,過後只剩唏噓,到底自己命好,沈得住氣。
道是世事無常……
一天傍晚,袁哥兒領著穆老三來官家送請帖,簡單的紅底粗紙上是穆老三端正的字跡,字如其人可見人品。
沈逸很是替袁哥兒高興了一番。
袁哥兒還說自己的新房等棉花收獲後就開始建,就建在袁家屋後,墻抵著墻的建,誓要婚後也不輸陣勢,跟隔壁爭鬥到底。
袁哥兒婚禮當日辦的非常熱鬧,沈逸和官二帶著全家小孩兒去湊了熱鬧,年紀輕的三個小孩還去壓了新床,玩得實在高興。
走時給拿了份很豐厚的回禮,一塊兒煮好的熟白肉,一些肉菜熟食,十來個玉米窩頭,六斤青稞面。
官二和沈逸給了一錢銀子的禮金,兩斤幹菌子,十斤玉米面。湊了個十二的吉利數,意在歲歲年年,美滿團圓。
袁哥兒成親後不久,迎來了理縣今年的正經大事。
初時在縣衙賒了棉花種子的人家,天天膽戰心驚的伺候著地裏的棉花,只要沒偷懶的人家,今年的收成都不會太差。
由於第一年試種,沒什麽經驗,只能自己摸索,產量太高也是不可能,好消息是棉花在當地是事宜生長的,以後會成為理縣長久以來的經濟作物。
官家今年種的棉花是松茸村裏種的最多的,沒種的人家天天找理由路過田邊,眼饞眼饞。
走時還跟官二沈逸打聽經驗,指望著來年自己家也種起來。
沈逸和官二等人收了近一月才把地裏棉花采下,剝離種子,清除雜質過稱,比預計的畝產量多了不少,把家裏人累得夠嗆。
五畝地總收六百斤,賦稅四成,二百四十斤,稅後自家還能留下三百六十斤。
按之前市價二十文一斤的棉花價格來算,能賣七百二十文。
七百多文在理縣的購買力是很驚人的,如果儲存得當現下就能屯滿過冬的糧食。
官二卻覺此事不容樂觀,產量上來了,市價就得低,以前價高是當地沒有,如今當地自供自銷緊夠了,那麽只能低價出售或者自己跑商外銷。
怪不得今年的行商至今沒走,只怕是等著收購低價棉去外地販賣,發筆大的。
也是好事,便宜的棉花能讓本地百姓們過個好冬,既然自家今冬不缺衣食,何須計較得失。
官二把想法說出來,得到了一致認可,決定少量出售給行商,多留些給村裏的鄉親。
這樣一來別人也不會眼紅剛來此地根基不穩的官家眾人。
果不其然,繳稅當日,縣衙就出了市價十文的價格統一收購,量大的自然怕砸在了手裏賣不出去,畢竟那麽多人來賣棉花。
有居民們問詢行商的收購價格,行商們只報價八文,把人逼得背著棉花全往衙門裏送。
官二一聞便知,這是行商們給衙門讓路,或者幹脆達成了共識,把百姓們的棉花壓價,才頭年就壓了一半,這事看來衙門裏的老爺只想掙筆快的,並不想幹實事,不要政績只要錢。
他私下裏去找了之前收他菌子的行商,稱他一聲三哥,請到鐵匠鋪子裏喝了杯薄酒,三哥酒後嘴也嚴實,並未吐露一星半點到底是生意人。
官二與他說,若衙門低價收了添了幾文賣給他們行商,能否給加上一二文,直接去官家拉棉花,畢竟家裏今年要賣掉百斤之多的棉花。
問題是怎麽才能瞞過衙門裏高枕無憂的青天大老爺。
無疑三哥動了點心思,與官二說能湊夠五百斤之多這事或許有的談,趁著衙門這段時間正忙,街上少了個把行商,也不打眼。
這個生意也就做不成了,官二至多賣兩百斤,這瞞著衙門的事兒找誰都怕埋下隱雷,只能當這頓酒沒喝過,大家換個安心。
之後官二還是把家裏要賣的一百斤的棉花賣給了衙門,換來一千文銀錢。
街上的物價水漲床高,逛了半天硬是什麽也沒買,孩子們的飴糖也舍不得買上半斤。
好在沈逸答應了棉花收獲後給孩子們再做頓豆腐吃,孩子們也沒對官二失望,他們都很懂事,並不要這要那的折騰家裏大人。
所有的農活他們也都會幫些小忙,並沒有一個躲懶賴事。
盡管市場再亂,自家人能拼力保全已是萬幸。
每次市場回來,都會去給村長家透個氣,怎麽保全一村老小就是村長的責任了。
官恒還得在東家再忙上半月,地多產量多,勞工多,自然有的忙活。
半月後,官恒拿著東家承諾過得報酬回了松茸,由於棉花低價,布匹自然降價,於是家裏人人添了新衣新被。
松茸村由官二牽頭,相親們湊錢湊糧給添置了兩架紡車公用。
誰家要用就出少量租金租用,租金到了年底再結算分還給各家,雖然麻煩些,但解決了誰家賴著不走,又或是誰家出了錢輪不上用的後續扯皮的事兒。
這事兒官二狠狠露了個臉面,大家都欣然同意,畢竟來年家家戶戶都打算種棉花,自己村裏就能換到種子,松茸村還不賦農稅。
於是官家女眷們租用了幾天紡車,給家裏置辦了緊用的布匹。
衙門也開始建布廠,大量招工。
由於現在農閑,家裏沒有牲畜的都欣然向往,官二和官恒也去得了個差事,這樣一來家裏又加了兩筆暫時穩定的收入。
由於松茸實在太遠,只能在鐵匠鋪裏打個地鋪過夜,付給鐵鋪老板一月五十文的租金。
沈逸和趙姨娘接手家裏還剩不多的農事,官母抄持著家事,有孕的官家大嫂也不肯閑著,每日在家縫縫補補,硬是被針磨出繭子。
一家人和和氣氣的過著本就平凡至簡的生活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第四十五章
轉眼就到了秋收,家家戶戶忙著收地頭的青稞。
一個普通的傍晚,大家勞累一天回屋起竈的時候,穆家一家老小擡著定禮,在媒人的領路下來袁家下定。
院子裏支起三張方桌,和配套的條凳,男人們坐下院裏裏聊著糧食收成,婦女夫郎們湊進竈房拉著家常,幫幫小忙,院外小孩們跑跑跳跳好不熱鬧。
袁哥兒今日沒去地頭,午後還細致的給自己梳洗了一番,還用上了阿爹早前就給他準備好的香角子。
袁阿爹今日打睜眼起就眉開眼笑,晚日裏的愁苦不見半分,倒是苦壞了袁阿父,他本就寡言,現在在院裏招呼著穆家父子幾人,有點見肘。
對於穆老三這個兒婿,老丈人袁阿父滿意得不行,身量修長,儀表堂堂,一身小麥色的皮膚打眼一看就是個勤快利落的好小夥兒。
原是從未想過高攀,如今卻成了一家人,袁阿父著實替自家哥兒欣喜,再好不過的良人。
熱熱鬧鬧三桌坐滿,袁阿父道一句吃好喝好,大家才拿起筷子。
桌上的酒水備了兩種,穆樂家自釀的馬奶酒,和青稞酒,菜色有葷有素,論家宴來說已很是豐盛。
今日也是官家秋收的第一天。
青稞地裏沈逸官二趙姨娘,官安官禮,都忙得腳不沾地。
阿嫂在家養胎,阿娘在家準備一家吃食,順帶看著曬場裏的糧食別被飛鳥糟蹋。
今年是頭年的新地,肥力到底不夠,產量自然不如別家,但已是小兩口努力得來的最好結果了。
兩畝青稞兩天就能割完,後續需要打谷,曬谷,揚灰,脫粒兒。
青稞收完,接著就是大豆,玉米,這些需要曬幹脫粒的糧食。
整場秋收下來,家裏人人都又黑又瘦,頭頂上的灰塵就沒幹凈過。
很累很累,但沈逸每天都很高興,尤其是所有糧食裝袋的時候,這是他和家人們努力的成果,收獲的喜悅。
青稞裝袋了兩石半,大豆一石,玉米三石,夠家裏幾口人計劃著吃到明年開春。
地裏還有土豆,紅薯,芋頭,重點是今年村裏剛種的棉花狀態都很不錯。
大豆裝袋當天。
沈逸泡了滿滿一桶豆子,隔天起來用小石磨推了兩木盆的豆漿,做水豆腐吃。
配著幹菌子,土豆,燒了一大鍋給家裏人嘗鮮。
小孩子們每人分到一碗豆漿,喝的天天念叨著還要吃。
做豆腐太耗時間和柴禾了,所以沈逸讓孩子們等到收獲棉花的時候,再做一頓來慶祝。
秋收結束到棉花收獲還有一個月的空,白日裏太陽毒辣的沒法頂著日頭出門,都是傍晚間暑氣降下,才去挑水,洗衣,收拾地頭的雜草。
官恒在東家忙活了完秋收,在一天傍晚回到家中。
除了知道了妻子又有了身子,還帶回來方姨娘的消息。
這事兒也沒瞞著官禮。
方姨娘成了東家的姨娘,平日裏應是在後院待著,旁人不得見的。
剛過門沒幾天,那個管事跟方姨娘私通的事兒就敗露了,管事被擼了差事趕走了,方姨娘被亂棍打死,屍,身隨意扔在了大河邊上。
白天手裏有差事,沒法料理,晚上官恒請了村裏鄉親幫忙給方姨娘草草下了葬,東家結了工錢就過去給人把報酬敬上。
趙姨娘聽聞此事最是心驚,畢竟她也是動過跑路的心思,過後只剩唏噓,到底自己命好,沈得住氣。
道是世事無常……
一天傍晚,袁哥兒領著穆老三來官家送請帖,簡單的紅底粗紙上是穆老三端正的字跡,字如其人可見人品。
沈逸很是替袁哥兒高興了一番。
袁哥兒還說自己的新房等棉花收獲後就開始建,就建在袁家屋後,墻抵著墻的建,誓要婚後也不輸陣勢,跟隔壁爭鬥到底。
袁哥兒婚禮當日辦的非常熱鬧,沈逸和官二帶著全家小孩兒去湊了熱鬧,年紀輕的三個小孩還去壓了新床,玩得實在高興。
走時給拿了份很豐厚的回禮,一塊兒煮好的熟白肉,一些肉菜熟食,十來個玉米窩頭,六斤青稞面。
官二和沈逸給了一錢銀子的禮金,兩斤幹菌子,十斤玉米面。湊了個十二的吉利數,意在歲歲年年,美滿團圓。
袁哥兒成親後不久,迎來了理縣今年的正經大事。
初時在縣衙賒了棉花種子的人家,天天膽戰心驚的伺候著地裏的棉花,只要沒偷懶的人家,今年的收成都不會太差。
由於第一年試種,沒什麽經驗,只能自己摸索,產量太高也是不可能,好消息是棉花在當地是事宜生長的,以後會成為理縣長久以來的經濟作物。
官家今年種的棉花是松茸村裏種的最多的,沒種的人家天天找理由路過田邊,眼饞眼饞。
走時還跟官二沈逸打聽經驗,指望著來年自己家也種起來。
沈逸和官二等人收了近一月才把地裏棉花采下,剝離種子,清除雜質過稱,比預計的畝產量多了不少,把家裏人累得夠嗆。
五畝地總收六百斤,賦稅四成,二百四十斤,稅後自家還能留下三百六十斤。
按之前市價二十文一斤的棉花價格來算,能賣七百二十文。
七百多文在理縣的購買力是很驚人的,如果儲存得當現下就能屯滿過冬的糧食。
官二卻覺此事不容樂觀,產量上來了,市價就得低,以前價高是當地沒有,如今當地自供自銷緊夠了,那麽只能低價出售或者自己跑商外銷。
怪不得今年的行商至今沒走,只怕是等著收購低價棉去外地販賣,發筆大的。
也是好事,便宜的棉花能讓本地百姓們過個好冬,既然自家今冬不缺衣食,何須計較得失。
官二把想法說出來,得到了一致認可,決定少量出售給行商,多留些給村裏的鄉親。
這樣一來別人也不會眼紅剛來此地根基不穩的官家眾人。
果不其然,繳稅當日,縣衙就出了市價十文的價格統一收購,量大的自然怕砸在了手裏賣不出去,畢竟那麽多人來賣棉花。
有居民們問詢行商的收購價格,行商們只報價八文,把人逼得背著棉花全往衙門裏送。
官二一聞便知,這是行商們給衙門讓路,或者幹脆達成了共識,把百姓們的棉花壓價,才頭年就壓了一半,這事看來衙門裏的老爺只想掙筆快的,並不想幹實事,不要政績只要錢。
他私下裏去找了之前收他菌子的行商,稱他一聲三哥,請到鐵匠鋪子裏喝了杯薄酒,三哥酒後嘴也嚴實,並未吐露一星半點到底是生意人。
官二與他說,若衙門低價收了添了幾文賣給他們行商,能否給加上一二文,直接去官家拉棉花,畢竟家裏今年要賣掉百斤之多的棉花。
問題是怎麽才能瞞過衙門裏高枕無憂的青天大老爺。
無疑三哥動了點心思,與官二說能湊夠五百斤之多這事或許有的談,趁著衙門這段時間正忙,街上少了個把行商,也不打眼。
這個生意也就做不成了,官二至多賣兩百斤,這瞞著衙門的事兒找誰都怕埋下隱雷,只能當這頓酒沒喝過,大家換個安心。
之後官二還是把家裏要賣的一百斤的棉花賣給了衙門,換來一千文銀錢。
街上的物價水漲床高,逛了半天硬是什麽也沒買,孩子們的飴糖也舍不得買上半斤。
好在沈逸答應了棉花收獲後給孩子們再做頓豆腐吃,孩子們也沒對官二失望,他們都很懂事,並不要這要那的折騰家裏大人。
所有的農活他們也都會幫些小忙,並沒有一個躲懶賴事。
盡管市場再亂,自家人能拼力保全已是萬幸。
每次市場回來,都會去給村長家透個氣,怎麽保全一村老小就是村長的責任了。
官恒還得在東家再忙上半月,地多產量多,勞工多,自然有的忙活。
半月後,官恒拿著東家承諾過得報酬回了松茸,由於棉花低價,布匹自然降價,於是家裏人人添了新衣新被。
松茸村由官二牽頭,相親們湊錢湊糧給添置了兩架紡車公用。
誰家要用就出少量租金租用,租金到了年底再結算分還給各家,雖然麻煩些,但解決了誰家賴著不走,又或是誰家出了錢輪不上用的後續扯皮的事兒。
這事兒官二狠狠露了個臉面,大家都欣然同意,畢竟來年家家戶戶都打算種棉花,自己村裏就能換到種子,松茸村還不賦農稅。
於是官家女眷們租用了幾天紡車,給家裏置辦了緊用的布匹。
衙門也開始建布廠,大量招工。
由於現在農閑,家裏沒有牲畜的都欣然向往,官二和官恒也去得了個差事,這樣一來家裏又加了兩筆暫時穩定的收入。
由於松茸實在太遠,只能在鐵匠鋪裏打個地鋪過夜,付給鐵鋪老板一月五十文的租金。
沈逸和趙姨娘接手家裏還剩不多的農事,官母抄持著家事,有孕的官家大嫂也不肯閑著,每日在家縫縫補補,硬是被針磨出繭子。
一家人和和氣氣的過著本就平凡至簡的生活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